首页 资讯 正文

记者观察:“聊什么推什么” 你的手机被“监听”了吗?

体育正文 180 0

记者观察:“聊什么推什么” 你的手机被“监听”了吗?

记者观察:“聊什么推什么” 你的手机被“监听”了吗?

在日常生活中,你(nǐ)有没有遇到过“聊什么被推送什么”的经历?当我们谈到某件事情或者物品时,手机上的一些APP就(jiù)会自动推送相关的内容信息,不经意间让我们产生(chǎnshēng)了(le)“被监听”的感觉。那么,这究竟是不是一种巧合呢?

我们真的(zhēnde)被“监听”了吗?

“有一种自己在被监听,监视的感觉(gǎnjué),感觉自己隐私被侵犯了。”

“刷小红书那些社交软件,就会(huì)发现会推类似的帖子,讲到类似的话题,也会给(gěi)我推。”

“我们讨论蜂窝煤,然后淘宝就真的给我推送了蜂窝煤。生活(shēnghuó)中(zhōng)完全用不到,我们只是在讨论曾经小的时候用过蜂窝煤。”

“我们在办公室里说,比如说想换手机,想换苹果(píngguǒ),或某一款具体的(de)手机,打开淘宝什么的,它就会给你推送相关的手机。”

“这个好像也是常态化的一个(yígè)东西,大家好像都会遇到这个问题。”

采访中,不少人都表示有过(yǒuguò)这种被“监听”的感觉,事实真的如此吗(ma)?

“监听”可实现 但(dàn)操作有难度

为了验证(yànzhèng)这一猜想,我们首先将诸如解压玩具、电钻(diànzuàn)、存钱罐等平时很少接触到的商品制成便签,让同事们随机抽取一种商品,再对着两部解锁了麦克风使用权限(quánxiàn)的不同手机,以(yǐ)聊天的形式,多次提到这款商品。

测试的结果如何(rúhé)呢?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,我们多次查看了两部手机(shǒujī)上的社交软件、购物平台、网络视频平台等各类APP,并没有出现测试中提到商品的相关推送!那么,手机APP到底有没有对(duì)我们进行监听呢?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所做的实验中可以(kěyǐ)看到,手机APP的确可以实现后台(hòutái)监听,但在实际使用中,用户(yònghù)可以轻易识破。

按照专家的(de)说法,如果麦克风在APP后台长期的运行,并且通过麦克风进行监听,这本身极大地消耗用户手机的用电量以及(yǐjí)占用用户手机的CPU,内存这些计算资源,那么使用手机上会有(yǒu)明显的停滞感(gǎn),或者说手机发热发烫等(děng)现象,因此,对于APP的运营商来说,这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。

既然如此,为什么大家会有“聊什么来什么”的(de)感觉呢?各类APP又(yòu)是如何做到精准推送的呢?对此专家表示,这其实与APP推荐算法(suànfǎ)的主流策略有关,比如用户在某个(mǒugè)界面停留的时间、平时上网的习惯等,都能成为分析统计的判断依据。

“平时上网的一些习惯,还有一些根据位置的特性,经常在哪些地方(dìfāng)出现,那么同一个地方出现的人,他们(tāmen)感兴趣的东西,同样也会(huì)进行推送,很多是在跟人对话聊天的时候,会出现这样(zhèyàng)的一个行为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推荐算法会把同一位置其他人(qítārén)搜索过的信息会推送给另外一个人,这样就会产生(chǎnshēng)这样的错觉。”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解释。

过度索取用户信息(xìnxī) 或涉及违法

在(zài)日常使用过程(guòchéng)中,用户可以通过关闭应用索取的相关权限,限制应用获取手机信息的方式来确保个人隐私安全。与此同时,法律界人士(rénshì)也指出,APP在依靠算法(suànfǎ)收集用户个人信息、进行推送的同时,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。

江苏永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国皓表示,根据个人信息(xìnxī)保护法以及相关的(de)法律(fǎlǜ)规章的规定,APP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时候,必须明确告知手机用户需要使用哪些权限。“如果说有过度收集信息或者(huòzhě)不经过用户允许就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,那么涉嫌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,具体还是要看信息的类型,如果严重(yánzhòng)的话,牵扯到刑事犯罪。”

记者|江苏城市(chéngshì)频道 孙逸舟编辑|江苏广电总台(zǒngtái)荔枝新闻中心 赵梦琰

记者观察:“聊什么推什么” 你的手机被“监听”了吗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